先晒点来自电商平台的官方数据:6月1日到16日,沃尔玛日均销售额同比增长250%;步步高环比活动前暴增300%;鲜丰水果更是同比增长700%;联想旗舰店10分钟销售额超过去年618全天。
在不少线下商超门店过得越来越艰难的今天,有这样的销售业绩,惊不惊喜?震不震惊?
对此,电商平台的解释是,这是线上线下高度融合后,电商为品牌商和零售商提供高效的零售解决方案结出的大瓜。也就是说,这是电商平台为商家赋能所得。
电商平台为商家赋能,包括流量支持、数据支持、物流支持、场景重构等等。但是,所有的赋能离不开一根撬动流量的杠杆:给优惠。虽然平台与商家给出的优惠有如奥数题,但这并不妨碍消费者冲着大促去消费的热情。
而优惠的杠杆,以618的名义,让人根本无法分辨,那些让人惊喜的数据到底是赋能而来,还是线上线下联动优惠而来。
同时,电商站在线下这一新挖的地基上,挥舞着流量的彩旗,这又算不算是线下在为电商赋能呢?
撇开线下,如果回到电商平台收购线下门店这一基点,其实我们会看到,电商平台的人造节与优惠的数字游戏,已经玩到了尽头。电商平台本身也需要新元素的加入,重新组合出新玩法,才能在新的一个人造节到来之际,获得新的“玩具”。当然,赋能线下零售店,就是新玩具到手的新玩法。
不管玩法如何新,归根结底,零售的本质要回到四个字上:价廉物美。只有如此,消费者才会真正买单。因此,商品、物流、场景、流量、用户的赋能,其终极目标必须是将价格降下来,将商品的质量搞上去。
从这个角度看,面对618这些惊艳的数据,不妨问一问:如果没有了优惠,这些线下零售商还能真的通过赋能达到价廉物美吗?
抛开优惠,只能说:不能。
事实上,零售市场的逻辑正在生变:流量红利,已经在电商平台看到了天花板,越来越高的流量成本,已经不能帮助卖家再度降低成本;将平台流量通过优惠手段,引流到线下,本质上是一种补贴,不等于渠道成本实质上的降低,只要优惠一收,流量就会大幅度迅速消失。
从更深的层次看,赋能物流、商品、用户的手段,只是流量的变现手段而已,仍然是基于流量逻辑在优化零售环节。因此,线上线下的融合,在优惠杠杆撬动下生长出来的数据,可能并不能体现其成长性。从这个角度说,现在所谓线上线下的融合,更似一场输液式的赋能,而非生长性的再造。
从更远的角度看,终端零售,社群化趋势正在到来,社群化用户对产品的需求是先品质后价格,处于中间位置的线下零售商,面对这样的用户,如果不能提前进入社群,可能将面临再次叫苦连天的境地,而这种境地,恐怕是目前电商平台输液式治疗无法缓解的痛。
问题是:现在的中间零售商,他们敢不敢抛弃流量,重构一个社群时代?
答案是:好像不能,因为那是内容玩家们的天下。而内容玩家们,正在成群结队,漏夜赶来。
毛绒玩具厂家 毛绒玩具定做 毛绒玩具厂家 毛绒玩具定做